治療胃潰瘍重健脾、理氣

黃焜禎醫師分享
台灣新生報刊登於中醫版
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中醫治療胃潰瘍,從健脾、理氣著手。中醫師黃焜禎表示,胃潰瘍患者常見表現出上腹痛,灼熱痛或劇痛,或伴有泛酸,胃嘈雜,腹脹等問題。進食後疼痛無緩解,有時反而會在進食後疼痛反加重,在胃排空後腹痛則會較緩解。中醫治療以疏肝健脾,理氣止痛,溫中化瘀為主要的治療方針,同時患者也一定要注意日常飲食的配合。

中醫師黃焜禎表示,門診中一名42歲的女性患者,過去有缺鐵性貧血的病史,由於這名婦女習慣只在身體不適時服藥,所以胃痛常反覆發作。患者症狀表現包括常胃痛,泛酸,吃了東西後更容易有泛酸感,每天經常在晚飯後兩小時就打膈不止,有明顯的胃脹感。調理時處方處以旋覆代赭石湯,平胃散加上蒲黃、五靈脂、川七、檀香、黃連調理。旋覆代赭石湯組成包括半夏、生薑、旋覆花、甘草、大棗、人參、代赭石;有溫胃化痰,降逆作用。而平胃散則組成包括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生薑、大棗;有燥濕健脾,行氣和胃作用。改善患者胃痛與消化上問題。

黃醫師表示,胃潰瘍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可分為肝胃不和、脾胃虛寒以及瘀血阻絡型三種,包括:

一、肝胃不和型:患者症狀包括胃脘脹痛,兩脅痛,胃酸多,情緒不佳或壓力大時症狀會加重。治療可用柴胡疏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,可加金鈴子散、左金丸調理。改善脅肋脹疼,噯氣吞酸、嘈雜嘔吐等問題。

二、脾胃虛寒型:患者症狀包括排便易溏瀉,四肢不溫,喜溫,遇寒加重。藥方可用黃耆建中合平胃散,或合理中湯加減調理。有補虛溫中,緩急止痛;溫中祛寒,補氣健脾的作用。

三、瘀血阻絡型:患者症狀包括胃痛刺痛痛如錐如割,治療可用半夏瀉心湯合平胃散加失笑散、丹參、川七調理。

醫師指出,若依現代醫學的角度,隨症調理,可在辨證的基礎處方中加烏貝散;以現代藥理的角度,像是烏貝散、左金丸也都是很好的制酸劑,並且能促進胃黏膜的癒合。

購物清單0
購物車中沒有產品
繼續購物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