踝關節錯位

踝關節是由3個骨頭構成,內側是脛骨的末端,外側是腓骨,最下面的是距骨(圖一:是從右腳跟處看腳踝關節的組成),就像卡榫卡住一樣,踝關節前後彎角度比較大,左右彎就比較小,一般來說腓側比較長,脛側比較短,這是因為腓骨較長,所以我們的腳在內翻的時候動作與角度較大,外翻角度就比較小。

 

所謂錯位一般是中醫用的名詞,西醫方面來說,就是脫臼或亞脫臼。人體的各個關節都是由長骨的兩端呈現ㄇ字型,接觸的另一端骨頭呈現凸狀組成(圖二:即是以較簡單的幾合圖形說明各關節的組成),西醫分的比較細,脫臼就是這個「槽」跑掉,這在骨科是非常緊急的情況,因為一脫臼旁邊的血管、神經都會被拉扯,需要馬上處理。常用的方法是徒手復位,如果徒手復位卡不進去,則需要手術回復。

 

骨科的緊急狀況有二個,一個是脫臼另一個就是開放性骨折,這2種狀況一定要馬上處理,開放性骨折怕感染,嚴重了會骨髓炎,而脫臼久了以後,旁邊的神經血管可能就受傷了,以後就會造成永久性的障礙。

 

中醫所謂的錯位意思應是指,上面這ㄇ字型和下面凸字型的距離應該是對稱的,因為關節炎或者是肌腱的傷害或是磨損造成偏離或位移,也就是一邊比較寬一邊比較窄,這在骨科臨床上就是半脫位,這種狀況不需要外科醫療處理,一般來說,可做調整肌腱肌力的復健治療,或者是戴護具與支撐性的治療即可,在膝蓋就帶護膝,腳踝的話就帶護踝,或是用鞋墊,把卡榫(腳骨頭和骨頭間)轉移到正的位置,若是有半脫臼(或錯位)的情況穿上鞋墊時疼痛會減少,因為卡榫壓力要對稱,鞋墊可幫助壓力平均分配。






圖片來源1. http://medicsindex.ning.com/profiles/…/adult-ankle-fractures
圖片來源2. http://www.stanfordchildrens.org/en/topic/default…
購物清單0
購物車中沒有產品
繼續購物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