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養生

一聲梧葉一聲秋,一點芭蕉一點愁。

 

是否有時會聽到人在抱怨天氣熱時,說著今年比去年熱、酷熱的日子今年比去年更長?真的是這樣嗎?固然全球暖化是一個事實,但至今大自然的節氣變化規律仍是存在的。住在台灣的我們,生活在相對溫和的四季變遷環境下,每到暑熱更加依賴空調冷氣,不喜歡出汗,久而久之更加怕熱、討厭熱到的感覺,總在大約8月中旬後,依然當夏天在過生活,卻不知立秋之後,秋天的氣息已經悄悄地來臨,人體的氣血走向也開始變化,身體會產生不同的問題。輕忽了這個秋天對人體的影響,一旦到了冬天,體質就會更差,有可能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,健康就是這麼漸漸失去的。

中醫對疾病的原因有一套很完整的觀念。
概括為三大類。
外因- 風、寒、暑、溼、燥、火與癘氣。
內因七情- 怒、喜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
不內外因- 外傷、飲食與藥物損傷。

這其中屬於較不可預期、掌控度很低的是癘氣和不內外因。癘氣就是現在講的病毒、傳染性疾病。內因是各種情緒,影響巨大,卻也常常被忽略。人可以調節情緒,但無法真正的控制情緒,因為控制情緒本身就是一種壓抑,對身體的傷害就已經開始產生卻很可能不自覺。顯然,另外這六種外因就是大自然環境帶來的,某個角度來說,是我們最能預期的,最可以先學習適應體會的,所以,懂得順應季節養生就很意義。這樣的養生,就是養我們的體質。可以提高自癒力,抵禦外因,讓身體一旦生病也恢復良好。

身心相通,唯有健康的生理才會有健康的心理。所以當我們提昇身體面對外因的調節力的同時,我們會自然地增強了調節情緒的能力,也就減低了內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。同樣的道理,若能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,倘若發生那些所謂不內外因的病症,才可能有更好的修復機制。

要學季節養生,就要懂四季的變化,首先要懂四個詞。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。這是在形容樹木的生長過程規律。在春天,營養開始從根部往枝葉走,所以發芽,準備茁壯。到了夏天,繼續成長,營養都在外面了,所以枝繁葉茂。進入秋天,就不再長,因為營養開始往根部收了,枝葉便逐漸枯黃掉落,開始產生果實,也就是收穫。而到了冬天,營養完全藏於根部,枝葉停止活動,是儲備能量,為下一個春天做準備。人體有著極類似的變化,那就是氣血的分佈走向。氣血水平也正是我們判斷健康的重要指標。彷彿很籠統,其實再真實不過。在春天,因為大自然開始升溫,人的氣血漸漸往外走,準備幫助毛孔打開而排汗,為了兩大主要目的。一個是排除秋冬身體運作修復產生的毒素(寒氣、溼氣和其它廢物),另一個是散熱。這個機制,到了夏天,應該更徹底實現,因為氣血完全走到體表,毛孔更加打開,發汗以排毒和散熱。也因此,體內脾胃的氣血較少,夏天的消化能力便較弱,所以食慾較差是正常的,那就更不該飲食不節。而且陽氣都在外,體內更虛寒,所以夏天吃冰涼更傷身體脾胃,如果當下沒感覺的人,肯定種下病根,造成日後身體許多大病。一進入秋天,氣血開始往內走,毛孔漸漸合起來,即使白天仍高溫,發汗的機制逐漸減弱,所以衣著應適度增加,尤其面對早晚的涼氣也要避寒。因為此時的溫差大,常見的感冒類型會比較複雜,包含風寒、風熱型。當成夏天過度吹太強的冷氣仍然很傷身,而且打亂身體氣血循序調節的漸進式變化。到了冬天,氣溫降低,人體氣血完全走到裏面,是為了保持體內臟腑的溫暖,不意外地,此時的消化能力在四季中是最好的,所以冬天食慾較好。然而,如果夏天過度吹冷氣、飲食徧寒涼而傷了脾胃,到了冬天這個該養氣血、儲備能量的時機,我們消化力變差,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消化不良,氣血水平就下降,到了下一個春天,升發的季節,就沒有充足的氣血供身體運作,身體就會陸續出現問題。簡單來說,就是惡性循環。

秋天,在台灣,雖是個相對不明顯的季節,仍然是重要的季節交替時期。對應到中醫的五行裏,秋天屬金,秋主肺,肺主悲。所以秋天要養肺。肺氣有宣發和肅降功能,可以使氣血順利從外往裏面走。此時,早睡早起才符合人體收歛陽氣的過程。而人體在外的氣血開始少了,碰上秋天金氣是一種燥氣,所以容易發生身體的某些乾燥問題,這提醒著我們要開始養陰。陰指的是滋潤身體的物質-津液、血。養陰要開始減少劇烈或過度運動,因為運動就是強迫氣血往四肢走的活動,和秋冬的韻律背道而馳,會耗散大量的津液。在飲食方面,開始選些比較滋陰潤燥的食品也有幫助。例如秋天宜食粥,尤其早晨。

秋天的金氣最旺,而金剋木,也就是說此時肺氣最強,卻會傷到肝氣的抒發,所以容易有肝鬱的問題,進而容易有悲傷的情緒。該如何調節呢?要找到平衡,這時的養肺,是「潤肺」,不讓肺氣過旺,太過度抑制肝氣。其實,在飲食上依然如前面所提的滋陰潤燥的原則,再加上減辛增酸。起居活動要徧收斂、安定,不過度勞累、消耗。以下介紹兩款茶飲。

銀耳枸杞蓮子茶(潤燥養肺)
材料:乾燥白木耳20克、蓮子20顆、枸杞15粒、紅棗5顆。水500cc。

玫瑰枸杞桂圓茶(潤燥解鬱)
材料:玫瑰、枸杞、桑葚、桂圓各10克。水800cc,煮20分鐘。可煮第二次。
玫瑰可以行氣解鬱,枸杞可以明目,桑葚能滋陰養血、生津潤腸,桂圓可養心安神。
當然,選購材料很關鍵,都能選到有能量的好食材,吃了才有意義。

此外,肺開竅於鼻。鼻子和呼吸道的種種問題都和肺部相關。養肺先護鼻。因為肺是呼吸的通道,為肺氣出入的門戶,鼻的通氣和嗅覺的功能,主要依賴於肺氣的作用,肺氣和,呼吸通利,嗅覺才能正常、靈敏。鼻也是外邪侵犯肺臟的道路。若外邪由口鼻而入,臨床常見外邪襲肺,肺氣不宣導致鼻塞流涕、嗅覺不靈等症狀。肺熱壅盛則常見喘促、鼻翼煽動。可見肺與鼻竅是息息相關的,肺臟疾病可以從鼻反映出來,而治療鼻的病變時往往從肺入手。現在常見的各種鼻病、呼吸道的疾病其實都是身體長期因為寒氣、濕氣未能即時排除而累積出來的問題,並非一時空氣污染或天氣造成的,更應在秋天好好以中藥調理,才能斷根,重建肺部對外邪的防禦力。

幾乎人人都很在意的皮膚,和五臟六腑的關係都很密切。其中,可能第一重要的是肺。肺主宣發,肺屬金,金生水,腎屬水,肺氣足,才能把水谷精微輸送皮毛,滋潤皮膚,肺氣虛皮膚就乾燥,比較脆弱。肺主皮毛,其華在皮毛,皮膚的呼吸功能與肺臟的呼吸功能是一致的,所以皮膚有沒有光澤就由肺的健康主宰。

最後,分享兩個秋季吐納健身法。

清晨洗漱後,於室內閉目靜坐,先叩齒36次,再用舌在口中攪動,待口裏液滿,漱練幾遍,分三次咽下,並意送至丹田, 稍停片刻,緩緩做腹式深呼吸。

早上起床,在空氣清新處,兩腳打開與肩同寬,兩手高舉過頭使肺部儘量擴張。
不可運動過度。應比夏季減少運動量與大量流汗,也不宜在晚上運動。

秋高氣爽,秋天的確是讓人心曠神怡的一個季節。如果我們能夠注意養生,養肺潤燥,補正防風,並且開心解鬱,心情好少生病,就能夠好好的享受秋季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清單0
購物車中沒有產品
繼續購物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