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病夜不成眠重養營養氣 驚悸導致不寐重養血安神

黃焜禎醫師分享

台灣新生報刊登於中醫版

  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中醫如何治療、調理失眠問題?中醫師黃焜禎表示,中醫對睡眠障礙的認知大致上與現代醫學的觀點相吻合;而調和陰陽,補虛瀉實,是中醫治病的最高指導原則,而治療失眠症也是如此,其中,寧心安神最常被列為治療指標。根據辨症論治,常以歸脾湯、養心湯、酸棗仁湯等加減,達到養心補脾、安神等作用。

  中醫師黃焜禎表示,中醫古籍提到:「無邪而不寐者,必營氣之不足也,營主血,血虛則無以養心,心虛則神不守舍,故或為驚愓,或若有所繫戀,或無因而偏多妄思。」因此,針對沒有疾病入侵,卻夜不成眠者,常見難以入眠及時睡時醒,不安等證,調理上應以養營養氣為主要原則。針對屬於思慮勞倦傷心脾,以致氣虛精陷,而為怔忡驚悸不寐者,治療可用歸脾湯,組成包括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酸棗仁、龍眼肉、遠志、木香等,有益氣健脾,養血安神的作用。

  若屬於思慮過度心虛不寐微兼煩熱者,可用養心湯或酸棗仁湯調理。養心湯組成包括黃耆、茯苓、茯神、川芎、當歸、柏子仁、肉桂、遠志、五味子、炙甘草等,可養心和血,化痰清氣。酸棗仁湯組成包括知母、茯苓、川芎、甘草、酸棗仁。有補虛養血,除煩安神的作用。若屬於焦思過度耗心血,動心火,而煩熱乾渴不寐者,調理可用天王補心丹加減,組成包括人參、玄參、桔梗、麥門冬、丹參、酸棗仁、生地黃、柏子仁、黃連、石菖蒲等,應用於調理陰虧血少,虛煩少眠問題。

  黃醫師表示,包括例如黃連阿膠湯也應用於治療少陰病,心煩不得臥者。溫膽湯加減法可治療痰火內擾的失眠症,而血府逐瘀湯也可用於血瘀導致的失眠問題,而半下瀉心湯加減法,則可用於胃不和,而臥不安的失眠症。此外,在中醫的辨證下,針對失眠治療,也常加入龍骨、牡蠣、百合、琥珀等加以調理。

  在針灸治療部分,醫師指出,體針可選用的穴道包括神門、四神聰、三陰交、內關等穴。而耳針部分,則可針對耳神門、皮質下、心腎交感等穴加以調理,改善心腎不交,陰血耗損,心脾虛等失眠問題。

購物清單0
購物車中沒有產品
繼續購物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