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中藥學醫師教你養陰潤燥這樣吃
當皮膚出現魚鱗狀白屑、乾癢、敏感、乾裂⋯⋯等問題時,表示身體太乾了!
為什麼冬季皮膚開始會出現乾裂及口乾舌燥⋯⋯等症狀呢?
#中藥學指導教師黃焜禎醫師 來解答囉!
冬季的空氣明顯乾燥寒冷,寒冬傷表陽,加上血循環供應差,津液無法潤澤肌膚所致。
這時候可以吃些養肝補血,溫經活血的食材或藥材,如:當歸,紅棗,枸杞子,桂枝,黑木耳,龍眼肉,櫻桃,葡萄⋯⋯等。
也可以補充養陰潤燥的食材藥材,如:白木耳,黃精,玉竹,天冬,麥冬,桑椹子⋯⋯等。
下列食材更有降血脂、防治心血管疾病⋯⋯等功效,入菜燉湯皆適宜。
黃精
得到大地坤土之精華,養顏美容,補諸虛,壯筋骨,填精髓。
玉竹
好顏色,潤皮膚,補益心肺、強腰壯筋,用以代替人參、黃耆,不寒不燥,大有殊功。
洋葱
有降血壓,降血脂功能。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幫助。
芹菜
芹菜有較高的黃酮類物質,有抗氧化、抗癌、抗心血管疾病⋯⋯等功效,經常食用芹菜還能幫助膽固醇下降。
#小酌藥酒避寒就溫
小酌紅酒,葡萄酒,枸杞酒,桑椹酒,人參酒可以避寒就溫。
減少冰品飲料,寒性食物,以及不要在寒冷環境待太久。要保持體內的溫陽之氣。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