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組成分析~~~ 看懂你的身體 疾病別來鬧事👋🏻 / 健康新知, 最新發文, 未分類 / 作者: 日明耀 小編 別再糾結體重 健康體態才是關鍵💫 🔎身體組成分析 每個人依其性別、年齡、身高、體重而有不同的標準範圍。 依照圖一說明,括弧內數值為個人標準範圍,括弧上方數字則為測量結果。 ◾️身體水份: 🆖不足 身體水份不足容易造成電解質失調、血液含氧量不足而容易有疲勞感、反應遲鈍等。 🆙過量 身體水份過多,可能導致水腫。引發水腫的原理有飲食狀況不好、血液循環不好、腎功能不好、肝臟負擔太多、內分泌失調等因素。 ◾️蛋白質: 組成人體一切細胞,組織的重要成分。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。 🆖不足 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肌肉流失、掉髮、傷口復原慢、免疫力低下、情緒不穩等。 🆙過量 蛋白質過量可能引發高血脂高血糖,造成肝臟負擔。 ◾️軟組織重: 由身體水份、蛋白質組成。 ◾️骨質重: 大部分礦物質存在於骨骼中,礦物質構成人體組織,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謝等生命活動的主要元素。 🆖不足 會有易怒、疲勞感,以及造成骨質疏鬆、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。 🆙過量 容易有噁心、想吐的感覺,甚至增加腎結石的風險。 ◾️除脂重: 由身體水份、蛋白質、骨質重所組成。 ◾️身體脂肪:包含必須脂肪酸及儲存脂肪。所謂必須脂肪,就是身體要維持生命及繁殖所需的脂肪。 🆖不足 脂肪不足則會導致免疫力下降、影響荷爾蒙分泌、骨質疏鬆、情緒暴躁等健康問題。 🆙過量 體內脂肪過多會有糖尿病、脂肪肝、動脈硬化等疾病問題。 🔎肌肉/脂肪分析 藉由比較肌肉量與體脂肪條狀標度來瞭解健康狀況,肌肉脂肪達到平衡才是健康關鍵。 ◾️體重:低於標準為不足,於標準內為健康體態,高於標準則過重需注意。 ◾️骨骼肌肉重:低於標準為不足,於標準內為健康骨骼肌肉,高於標準已屬於運動型體格。 ◾️脂肪重:低於標準為不足,於標準範圍內為健康脂肪,高於標準需注意。 體脂肪線段較長者,顯示有潛在疾病的可能,如肥胖。 🔎肥胖分析 ◾️身體質量指數:18.5 kg/m²≦健康體位<24 kg/m²。 🆖過低 (<18.5 kg/m²)過輕過瘦會有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。 🆙過高 (≧24 kg/m²)為過重或肥胖,有高血脂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。 ◾️體脂肪百分比:由脂肪組成的重量百分比,依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標準為 15%≦男性健康體脂肪百分比<25% 20%≦女性健康體脂肪百分比<30% 🆖過低 影響荷爾蒙分泌不足,內分泌失調,影響鈣與維生素D吸收,導致骨質疏鬆等。 🆙過高 體脂率偏高有可能屬於隱性肥胖,雖然上去身材勻稱,體重也正常,但是肝、胰、胃、腸道等內臟周圍和內部卻堆積了不少脂肪組織,容易罹患慢性病,血脂、血糖、血壓調控都容易出現問題。 🔎腹部肥胖分析 測量腰臀比、內臟脂肪水平、內臟脂肪面積,用來分析有無內臟脂肪肥胖型。 ◾️腰臀比 腰圍與臀圍的比率,健康腰臀比:男性0.75〜0.9,女性0.7〜0.85。 數字越接近1,腰越粗。腰臀比越大,內臟脂肪越多。 ◾️內臟脂肪水平 標準數值為1〜8,10〜14為過量,超過15已屬於危險等級。 ◾️內臟脂肪面積 標準:男性50〜100cm²,女性40〜80cm²。 🆖內臟脂肪過少 人體能量不易儲存,以及臟器無法得到支撐與保護。 🆙內臟脂肪過多 增加許多慢性病風險,如三高、脂肪肝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等。 🔎局部脂肪重 分析圖表顯示身體哪些區塊脂肪較多,瞭解身體均衡狀態。另外,局部運動不會減去特定部位脂肪,脂肪的消耗是全身。如下肢脂肪顯示過多,建議飯後不久坐,或養成跑步、散步的運動習慣。 🔎局部瘦肉重 肌肉太少或腿部肌肉過少,容易趨向肌少症或增加跌倒風險。另外有些疾病也會導致肌肉快速減少。對於手術患者,肌肉強度低標準是患者營養不良的標誌,術後癒合較差,住院時間延長,不利於患者康復。增加肌肉強度,有助於疾病的抵抗。 🔎綜合評估 ◾️身體類型: 標準型 「身體質量指數」和「體脂肪百分比」都在正常範圍內。 運動型 「身體質量指數」較高且「體脂肪百分比」低於標準範圍。 肥胖型 「身體質量指數」和「體脂肪百分比」均高於標準範圍。 瘦弱型 「身體質量指數」和「體脂肪百分比」均低於標準範圍。 ◾️身體健康年齡:通過評估身體組成分析結果和生物學年齡得出的身體健康年齡。 ◾️基礎代謝率:維持生命所需的基本熱量,在身體完全靜止的狀態下,個人每日所需消耗的最低熱量。 ◾️細胞量:細胞量不足表示營養狀況不佳,免疫系統減弱或衰老。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入量,並定期進行鍛鍊和體力活動。因各人體內細胞量與健康相關,若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。 ◾️健康評分:基於身體組成分析結果數據,可以看到估算的分數。 🔎控制指南 ◾️目標體重 最佳建議的體重 ◾️體重控制 最佳建議體重的增與減 ◾️肌肉控制 最佳建議肌肉的增與減 ◾️脂肪控制 最佳建議脂肪的增與減 🔎肥胖評估 ◾️身體質量指數 分為體重過輕、標準、體重過重、肥胖四項評估。 ◾️體脂肪百分比 分為低脂肪、標準、脂肪過多、肥胖四項評估。 ◾️肥胖度 標準值為-10%〜+10% ◾️腰圍 依國民健康署健康標準為,男性<90公分;女性<80公分。 👨🏻⚕️以上測量若有疑問,請諮詢專業醫師,並且可與醫師討論疾病調理建議以及後續追蹤。 #康脈知識家 #康脈醫師一直都在 歡迎分享 轉發💯💯💯